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新疆和田地區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路徑

沙漠種玫瑰 治沙又致富(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

本報記者 賀 勇 阿爾達克

2025年09月15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電商培訓教室裡,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奮筆疾書,記錄著每一個直播運營的要點。“8月直播賣出3萬單。”看到手機上彈出的新消息,她的筆尖一頓,嘴角揚起。

  27歲的如克牙木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於田縣依納克特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她的父親吾加布拉·奧斯曼在鄉政府的支持下,創辦了這家以玫瑰種植為主的助農合作社。幾年間,他們陸續承包3000畝玫瑰花田,成為名副其實的玫瑰大戶。到2020年,合作社已建成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基地,為30多名村民提供穩定的崗位。

  於田縣位於昆侖山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干旱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充沛,為特定品種的玫瑰提供了絕佳生長環境。當地有在庭院栽植玫瑰的傳統,過去多用於制作花醬、點綴生活,如今,這朵花綻放出別樣的光彩。

  “我們的玫瑰,既治沙,又致富。”如克牙木說。當地主要種植的於田沙漠玫瑰,能有效固定流沙,改善生態。去年11月28日,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空白區實現鎖邊“合龍”,最后種下的正是10萬株玫瑰。一抹玫瑰紅,終成治沙綠。

  於田沙漠玫瑰側根生枝發芽快,經科學培育,一株玫瑰2到3年就能形成一個寬2米到3米的花壟。這種玫瑰植株密集,生長時,繁茂枝葉能有效阻擋風沙、降低風速,減輕風沙對地表的侵蝕,發達的根系還能固沙,對穩定沙丘、改善沙漠生態環境大有益處。

  算清生態賬,也要算好經濟賬。近年來,於田沙漠玫瑰種植規模持續擴大。2024年,於田縣玫瑰花產量超1.2萬噸,畝均產值3975元,帶動4238戶村民增收。不僅如此,產業形態也從單一種植轉向多元深加工。

  清晨採摘的玫瑰,12小時內便進入加工流程。蒸餾提純的精油、清香甘醇的花茶、潤澤美顏的純露、創新研發的玫瑰花馕……超過70種玫瑰衍生產品,通過“合作社+電商+農戶”的模式銷往全國。

  走進於田縣的鄉村,鄉間小道旁,玫瑰簇擁綻放。村庄的公共空間被精心布置,以玫瑰為主題的花壇、花境與民居相映成趣。於田縣將玫瑰元素嵌入景觀建設,讓鄉村越來越美。依托玫瑰種植基地,於田縣還開發多個生態旅游景點,游客既能欣賞玫瑰花海,還能參與玫瑰採摘、產品制作等。

  和田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副局長龐永明表示:“我們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路徑,將玫瑰花等打造為治沙與增收雙贏的特色產業。”和田全域玫瑰花種植面積達8.57萬畝,去年產值1.1億元,今年預計超2.84億元,實現“既播綠、又生金”。

  龐永明介紹,和田地區堅持“一縣一品”差異化發展,肉蓯蓉、瓜蔞、天山堇菜等沙生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4萬畝,讓“沙害”逐漸轉變為“沙利”。引進培育藥商、藥企34家,建成2個中醫藥產業園、2個中藥材交易中心和4個規模化種植基地,逐步構筑起“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通過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讓群眾在全產業鏈中分享收益:不僅帶來1.26萬人的穩定就業和5.35萬人次的靈活就業,今年中藥材產值更將超過7.22億元。

  一條綠富同興的發展之路正在鋪展。“咱們的日子像玫瑰花一樣越來越美。”如克牙木笑著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5日 02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