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08:55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响起,舞台中央,一群穿着补丁衣服、紧握钢枪的士兵正在行军。一场演出在他们的脚步声中拉开序幕。
近日,第82集团军某旅精心编排的演出《势如破竹》在该旅礼堂上演。
舞台上,灯光色调变得昏黄。短剧《英雄》以该旅1营前身部队、晋察冀军区2分区19团的战斗历程为基础,艺术再现了19团在五台县阻击日伪军的战斗经历。
剧中,19团首任团长李和辉大声喊道:“消灭敌人!”就在他起身准备冲锋的一瞬,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团长!”副政委曾美闻讯赶来。李和辉对他说了句“接替我指挥”后,便昏厥过去。19团官兵随即在曾美的指挥下,插上刺刀,如猛虎下山般向日伪军冲杀过去……现场官兵仿佛置身于战斗情景,被先辈的英雄气概深深感染。
“虽然我们没能亲眼见证将日寇赶出中国的那一天,但如今祖国的繁荣足以证明我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场景转换,帷幕再度拉开。在舞台剧《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中,6盏聚光灯分别照射在台上的3名英雄前辈和3名年轻官兵身上。19团前3任团长李和辉、熊德臣、刘桂云分别以“轻伤不下火线”的战斗作风、“宁死不辱没荣誉”的崇高追求、“倒也要倒在阵地上”的坚定决心,讲述19团在抗日战争中的战斗故事。3名年轻官兵则以讲述新时代营队建设成绩的方式向英雄前辈致敬。双方在对话交流中完成了一次精神传承。
“英勇善战的十九团,和鬼子血战在四楞山,战斗打了多半天,消灭鬼子一百三,夺回咱羊群一千三……”民谣响起,战旗在舞台中央飘扬。1943年春天,19团接到群众报信,100多名日伪军在山西盂县四楞山烧杀劫掠。19团官兵怒不可遏,当即赶往营救,最终将这股敌人歼灭。
情景歌舞《太行山上的曙光》以动作表演、人物独白、歌曲联唱等多种演出方式,讲述了这段历史,展现出在艰苦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台上红彤彤的灯光似朝阳初生,象征着胜利的曙光;百姓们赶着成群结队的牛羊,一路走一路哼着自编的民谣小调;19团官兵身姿挺拔、踏歌行进的场景为本幕画上句号。
置身当下,新时代官兵高擎战旗,赓续英雄荣光。诗歌朗诵《血染战旗迎风飘》将该旅执行各类任务的经历化作诗句,彰显出“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与底气。
女兵自主编排歌舞《黄沙面孔》接续上演,讲述军营中铿锵玫瑰“不爱红妆爱武装”的风采,呈现女兵们在野外驻训中战风沙、斗酷暑、苦练本领的训练场景。
歌伴舞《强军时刻》以充满阳刚之气的舞蹈动作,让现场官兵激情澎湃。
随着参演官兵有序走下舞台,灯光熄灭,大屏幕亮起,展示该旅访谈老兵、探寻战斗遗址、参观革命历史场馆的影像资料在访谈节目《重走英雄路》中一一呈现。“与牺牲的先辈相比,自己做得还不够”“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继续作贡献”……访谈中,老兵和烈士后代的真情流露,传达了先辈的嘱托和他们无悔的奉献精神。
最后,全场官兵起立高唱《猛士战歌》。在激昂的旋律和响亮的歌声中,整场演出落下帷幕。(赵静怡、刘小云)
来源:解放军报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